您现在的位置:商业报之窗 > 生活资讯 > 奇妙朋友周盛:帮助用户交到任何朋友

奇妙朋友周盛:帮助用户交到任何朋友

2019-12-10 16:25

Chapter 1 为什么要做一个交友软件?

我们沟通得很好,并非决定于我们对事情述说得很好,而是决定于我们被了解得有多好。

——安得鲁S.葛洛夫  

想到做一款“交朋友”软件是源自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。

今年三月底,刚和团队熬了两天做完“折买”(这是一款购物返利类APP,是我的创业项目,两年前同时在线人数就已经突破了百万)愚人节的活动计划,我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往上海,参加一个创业访谈节目的录制。没想到因为节目组的一些突发状况,事先安排的拍摄周期中间临时空出了一天,导演组让我好好休息,等待开机。

面对空出来的一天假期,我突然很想找个人一起去玩玩台球。斯诺克是我大学里养成的爱好,当时学校旁边有一个球馆,我每天下课后都会泡在里面玩三四个小时。虽然创业后时间紧张了,我还是会忙里偷闲,一个月怎么也得打个一两次。所以,现在多出来的一天空闲让我又手痒了起来。

没有对手肯定不行,得临时找个喜欢斯诺克的朋友一起玩。我打开了手机,干了三件事:

1、 在贴吧里的 “上海台球吧”发帖找球友。

2、 在一些斯诺克论坛发帖。

3、 进一些本地的斯诺克爱好者QQ群找人。

因为是陌生人,所以对于球友我也有自己的要求:

1、 喜欢斯诺克

2、 和我年纪相仿

3、 最好是个技术男,闲聊的时候还可以谈谈产品

虽然我的要求已经很低了,结果却还是让我大失所望:在BBS和贴吧上发帖根本没人理我,QQ群上发消息倒是有不少人回复,要么就是找我闲聊,要么就是时间对不上。忙活了整整4个小时一无所获,我也终于放弃了找人的想法。

看着手机上QQ群的消息不停闪烁,一个的问题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:

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,为什么要交一个陌生人朋友还是如此困难?

在陌生人社交软件层出不穷的年代,却连一个最简单的“交朋友”需求也得不到满足,要是有一款能够帮人“交到任何朋友”的软件就好了。

想到这里,我突然打了一个激灵,立刻在手机应用市场上找了几款当前最火的陌生人社交软件,试用了两个小时后,我做了一个决定:

我要做一款“交朋友”的软件,它的使命就是帮助你“交到任何朋友”。

剩下的两天我没有去球馆,甚至没有迈出酒店一步,就呆在房间里画产品草图。一周后,我带着简单的产品草图和思路,飞回了成都。
 

Chapter 2 交到任何朋友

亲戚是上帝赐予我们的,朋友是我们自己挑选的。

——马姆福尔德

回到成都后,我立刻召集了公司里所有的策划师和产品经理来了三天的头脑风暴:讨论如何在一款社交产品上实现“交到任何朋友”的目的。三天后,我们就实现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:把人物标签化。

当然,这和市面上其他社交软件里不痛不痒的标签(大部分都只是兴趣爱好)不同。我们认为,每个人都是由成千上万个标签组成,兴趣爱好只是这万千标签中很小的一块。在我们的产品里光是系统自带的色彩就有上千个,同时标签必须支持用户自定义。

除了标签,我们还会使用AI图像技术,针对于用户上传的每一张照片做精准识别,以此形成该用户独特的标签。比如从一张普通用户照片中系统就可以自动判断出“有酒窝”、“戴墨镜”、“微笑”等标签。

另外,为了更加迎合用户的实际需求,我把交友场景分为三种模式:交友、约会、职场。

在交友模式里用户会考虑的标签除了兴趣爱好之外,还有近期目标、星座、审美偏好等,甚至还可以在我们的app里找到其他用户共享账号(比如视频VIP会员、文档VIP会员等);在约会模式你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年收入、有几套房、谈过几次恋爱,甚至有什么品牌的车;在职场模式你要考虑的是对方的行业、职位、工作年限、特殊技能等标签。

只有把标签做到极致精细,才能够达到“交到任何朋友”的目的。

产品的名字也在这次头脑风暴里确定:奇妙朋友。理由也很简单:一款能帮你“交到任何朋友”的软件,还不够“奇妙”么?

在确定基本框架后,公司一个20出头但已秃顶的产品经理特意在会后找到我:

“老大,按照会上这个说法,咱们这个APP是不是有点像查户口的?“

我只能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着他:“胡扯,查户口能比我们细么?”
 

Chapter 3  一款打造陌生人社交“入口”的产品

先择而后交,不先交而后择。

——葛洪

基本思路定后,我开始思考软件的交友方式。看了几十款陌生人社交产品后,我发现所有的软件不约而同的都采用了给用户推荐朋友的方式,这让我想到了互联网“入口”的概念。

所有的互联网行为都是从“入口”作为切入点,就像PC互联网的搜索引擎,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商店。陌生人社交也是这个道理,现在的头部交友软件,比如陌陌、探探、Soul,尽管定位不同,可在底层的软件逻辑上都是采用“推荐”的方式,这像极了早期PC互联网的入口标杆——黄页网站,利用算法把结果推送给用户。所有的用户上网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络黄页,然后从里面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站。

想到这里,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一个词:“搜索”

按照互联网的发展史,随着用户需求的精细化,这种推荐模式注定是走不长久的。就像当年的黄页网站最后被搜索引擎取代一样,一旦用户的定制化需求无法被推荐机制满足,那类似搜索引擎的搜索机制就会取而代之站上台面。

同理,在交友软件上,搜索也将是更高效的交友方式。

我再说的细一些,拿谈恋爱举例:

“推荐机制”就像相亲,是别人觉得不错,然后给你介绍。而“搜索机制”则相反,它更像自由恋爱:我明确的知道我想找什么样的另一半,因此根据我的需求寻找。

有句话说得很好:“越长大朋友越少。” 在人类少年时期,由于自我能力的不完善,交朋友只能靠人介绍。而随着年纪的增长,会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自然会对自己的朋友圈进行筛选。

“搜索机制”,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,是一种更高级,同时更高效的社交方式。
 

Chapter 4 排除孤独感,只是合理连接后的附加产物

在复杂的世界里,一个就够了。

——ONE  

最近有一篇很火的文章,叫做《你的孤独,正在撑起一个万亿级市场》。排除孤独感,是用户需要社交软件要解决的基本需求。

社交的本质是连接,产生原因是源自于孤独感,而孤独产生的不适促使我们寻找新的社交机会。

但是现在诸天神佛漫天飞舞的社交APP,真的能满足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吗?

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成为了几款头部社交产品的资深用户,“颜值交友”也好,“灵魂社交”也罢,尽管每款产品的定位不同,我还是发现了一个几乎一样的问题:

通过前后和系统推荐的200多人聊天后发现,要找到一个真正的我所需要的朋友,时间成本极高,在这两百多人中勉强满足我交友需求的对象竟然只有区区三人。

诚然,社交是解决孤独感的良药,只是这里有一个经常被人忽视的事实:只有找到了合适的人,才能切实排解你的孤独感。否则,再多的酒肉朋友,都只能加深你的孤独感而已。

所以,合理的交友逻辑是“找对朋友”,而不是找“足够多的朋友” 。

这也正是为什么奇妙朋友会采用“搜索机制”的原因,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,心理测试无法替你判断,再精准的计算机算法也无法直击你的内心。

在茫茫深夜,一个人孤枕难眠想找个人聊聊天,你的需求可能会很具体:一个笑起来有酒窝的男生,他双眼皮,平时喜欢带一个大墨镜,身高不要太高,175刚刚好,最好是中文系毕业,懂点小幽默,和你一样喜欢看海贼王,还可以和你一起讨论泰戈尔的《飞鸟集》。

这些需求看起来很复杂,确是人心实实在在的需要。在其他的陌生人交友软件里,你可能需要在仔细筛选几十上百个推荐用户后才能找到合适对象,而在奇妙朋友,通过大数据筛选以及人工智能匹配技术,你只需要5秒钟就能找到这样一个人。

而且,人类是一种情绪化的生物,TA的交友需求会不断改变:最近喜欢上了一首新歌,看了一部热剧,都会在交友需求上发生细微的变化。奇妙朋友高效的交友机制,完全可以和用户的心理需求变化无缝衔接。
 

Chapter 5  “刺猬”

狐狸有无数想法,刺猬只有一个主意。

—Archiloehus

现在有一种时兴的说法,说现在的陌生人社交app不是走肾就是走心,我并不这么认为。

因为我们的产品,既不走心,更不走肾。

虽然我们在社交功能上也花了很多时间:

比如,我们提倡女生优先才是平权,只有女生才能发起异性聊天,或男生达到女生设置的匹配度要求后才可发起聊天,不用担心收到男性骚扰信息;在“广场”里,有各种趣味话题内容;在“动态”里,你可以像在微信朋友圈一样,发表文字、图片和视频,记录日常生活;在拍照和录制视频上,我们还提供了数百种可用滤镜,展现更好的自己。

但是这款产品的核心,却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最朴实的需求:交朋友。

大道至简,如何让你在几秒钟内迅速找到你想找的朋友,这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。

我是一个骨子里以产品经理自居的人,用心做一款产品,做好每一个细节,做精一个功能,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,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成功。

希腊诗人阿奇洛克思(Archiloehus)存世的断简残篇里,有一句我最喜欢的话:

“狐狸多知,而刺猬有一大知。”

毕竟,聪明的狐狸实在太多,刺猬才最难得。